听写大会 凝聚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2015-06-11 15:13:13 作者:管理员

听写大会  凝聚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黄石市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会回眸

 

黄石市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从20137月启动后,已连续举办两届。活动分小学、初中两个组别,设有初赛、复赛、半决赛、附加赛、决赛5个赛程,全市各中小学近万名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学生从关注比赛结果到享受汉字学习的转变过程,看到家长陪伴孩子经历心智成长的过程。回顾两年的历程,学生、家长、老师深有感悟,汉字听写大会,是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是一个学习互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凝聚情感、涵养精神、文化接力的平台。

学汉字,为健康的成长奠基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忽视基础知识、学生汉字书写质量不高、笔顺笔画教学不够重视等突出问题,汉字听写大会始终坚持以“提升基础能力,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为避免比赛内容过难过深,导致赛场沦为“汉字奥赛场”的情形,大赛组委会确立了比赛内容以教材“基础知识”为重点,以适量的“拓展延伸”为补充的思路,并于暑期前公布比赛方式、重点内容、比赛要求,让广大学校在新的学年能将听写大会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比赛以“部件组字、听音节写字、听写”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挖掘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强调笔顺和笔画的规范书写,让学生从中领悟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体,感悟汉字学习的奥秘。比赛中,很多选手面对一些较难的出自典籍中的词语,能够根据意义阐释进行正确的推理解答,体现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

秀风采,凝聚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为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活动组委会坚持“竞赛性、教育性、趣味性”相结合,从专题宣传、选手风采展示、命题设计等几个环节着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学知识、练心态、秀风采的交流平台,受到参赛学校的欢迎。要保证节目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意味着听写题目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又不能走向“刁难晦涩”的极端,组委会成立了由高校专家、学科教研人员、文化知名人士组成的命题专家小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时间的命题工作。在深入研究教材重难点以及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赛程和组别,设计70多套由浅及深,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题库,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在首轮答题中都能顺利作答,增强自信心。为了让每一位选手以最佳形象出镜,组委会对学生参赛礼仪、形象设计等进行精心指导,充分展示学生们阳光活泼、通仪晓理的良好形象。要求市电视台为每一支参赛代表队都制作了一个专题宣传短片,介绍各参赛学校的特色、选手们学习汉字的方法和心得,通过短片,520名“汉字小英雄”走进了电视,走进了网络,成为我市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小明星”。

悟文化,让古籍中的汉字活起来

连续两届的汉字听写大会,让大众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唤起大家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情。在每一场比赛中,组委会都邀请家长、教师、学生共同观摩,聘请专家评论员现场指导。在现场,有很多教师、家长、学生兴致勃勃地与台上选手同步书写,检测自己的语文基础。针对部分笔顺容易出错的汉字,现场专家一一进行纠正,耐心地为观众进行讲解,“正确的笔顺能帮助孩子写出好看的字”这个观点让大家深受启发。在听写过程中,主考官不仅要报词,还对词语的释义、出处进行解释,专家评论员对词语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一一补充,让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透过汉字背后的价值与内涵去感受汉字文明的古老和悠久。面对一些日常生活中长期读错、写错的汉字,大家感慨:若不加强学习和传承,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都要慢慢误传、消失,加强汉字学习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度春风、一度秋色。今年我们又惊喜看到各中小学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汉字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播种文明语言之花”等活动的开展已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老虎头小学以“经典润泽童年  智慧点亮人生”为主题开展的“经典诵读班班展”活动,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利用家长送孩子上学时间,每天中午120在学校多功能教室准时进行,全校24个班级班班展示,学生、家长、老师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评委。活动历时一个月,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参与,让孩子们在经典的润泽中大放异彩,在书香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吕晓涛、李香萍)